吃完巧克力棒再來杯茶的感覺真棒!養精蓄銳後我就要開始罵罵號了~這叫「風雨前的寧靜」嗎? |
上學前的訓練,其實就只是告訴臭小子「媽媽要去上班,臭小子去上學」這件事,臭小子在上學前已經倒背如流,但是這對他來說太抽象了,實際體驗才知道。
★試讀第一間學校,第一週(2011/08/22-08/26)
爸爸同事的孩子也念這間學校,基於兒子在學校有老鳥罩的心態下(老鳥?那位小哥哥也不過剛滿2歲),選擇第一家託兒所。
由於第一次分離,媽媽沒有做好分離前的心理建設,媽媽看臭小子願意跟著老師牽手去唱歌跳舞,想說應該OK沒跟臭小子說再見就回家了,雖然媽媽當下心裡沒有偷跑的想法,但是實際的行為就是偷跑,屏友啊!如果你們家有要上學的孩子,千萬要好好說再見,不然後患無窮啊!
媽媽在家裡也很煎熬,手機不離身隨時準備接那來自學校的電話,熬到下午四點去接臭小子,他看到媽媽的那一剎那是大叫一聲「啊」..「媽媽」...然後大哭,第一聲「啊」聽在媽媽耳裡很複雜,有委屈-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、有生氣-氣媽媽丟下他、有高興-媽媽你終於出現了。臭小子哭得實在太催淚了,媽媽當場也忍不住掉下不捨的眼淚,不過後來無論如何媽媽都會忍住不在臭小子面前掉淚。
學校也因為臭小子的不適應,第二天開始「特例」讓臭小子暫時讀半天(這還是老師偷偷跟我說,學校從來沒有讓孩子讀半天的!!!???)...事後想想媽媽真的很笨也不知道當時在傻什麼,明明知道他需要比較多時間適應,竟然聽從學校的規定,第一次就讓他讀整天,還有這規定一開始一定要讀整天也不甚合理啊!(老師的說法是如果先讀半天,到時讀整天又要重新適應,所以學校是直接讀整天。雖然也有道理,但不適合臭小子)。
雖然每次去接臭小子回家時問他還要不要來上學,他竟然都說「好」,但是回家一點都不好,他會要媽媽站起來緊緊抱住他然後放下,一直重複「媽媽站起來」-「抱緊緊」-「放下」的循環(我的腰支骨啊!)、要求媽媽騎摩托車帶他出去兜風、情緒不好一直哭鬧,晚上的夢話竟然是「要找媽媽」、「媽媽來了」還是哭著說的。
就這樣哭鬧了一週,事實上媽媽在臭小子睡著的深夜也哭了好幾晚,很懊悔自己在第一次分離時沒有處理好、懊悔第一次就讓臭小子讀一整天、懊悔讓臭小子過得這麼痛苦,懊悔一切的一切....。週五晚上爸爸和媽媽覺得這樣不行,這不是臭小子正常的表現,再加上週五幾位老師們對臭小子當天表現的回饋大相逕庭,在媽媽心裡已經埋下問號的種子,所以在週五晚上討論一夜,決定換環境,砍掉重練。所有人一聽我們要換學校,第一個反應就是「都已經撐一星期了,應該適應差不多了,再撐一星期就好了吧!?換環境,好嗎?如果新環境不適應,怎麼辦?」事實上,我們也不知道好不好,只能直接去嘗試,不試試怎麼知道?
★砍掉重練之第二間學校,第一週(2011/08/29-09/01)
第二間學校堅持一週只收一個新生,特意將新生入學的時間錯開,好讓老師可以好好的熟悉孩子的脾氣和習性。學校沒有提供試讀,但是老師瞭解臭小子的狀況後,表示可以第一週讓媽媽陪著臭小子到學校一兩個小時適應,9/5再正式入學,前兩週先讀半天,而且老師特別叮嚀,讓臭小子在家睡飽吃飽再出門上學,以免有睡不飽鬧脾氣或是心情不佳吃不下飯至少胃裡有早餐墊著。
新學校新環境新生活,就這樣我們每天睡飽飽吃飽飽再悠閒的出門,有時候到學校已經10:30了,囧~
剛開始老師不希望媽媽陪臭小子進教室陪玩,因為老師之前有家長陪孩子進教室,結果孩子養成一定要家長陪他做完某件事才能離開的固定儀式,造成家長上班遲到老師接手的困擾的慘痛經驗。但是臭小子經過上星期的洗禮,已經知道學校是怎麼一回事,說啥也不肯進教室去,跟老師溝通談過後,才得以進入。因為有媽媽陪讀,所以上週回家會發作的可怕「竟桃」,通通自動消失~
老師觀察到臭小子慢熟的特性,一開始也不急著招呼他除非臭小子主動找他,他擔心太熱情會把必俗的臭小子給嚇到(老師啊!你真是太瞭解臭小子了!),不過回家時一定跟臭小子握握手give me five說再見,就這樣媽媽陪著臭小子在教室玩了3天,臭小子也漸漸習慣環境和老師,主動找老師的次數也多了,第三天媽媽藉尿遁退場...退到教室外面的小沙發,這敏感的臭小子就非得把玩具搬出來要媽媽陪玩,甚至吃飯時還把小椅子拖到教室門口要媽媽餵(看到臭小子小小身影努力搬動木製小椅子的模樣,我和老師差點大笑出來~),第四天臭小子說啥也不肯在沒有媽媽陪的情況下進教室,頂多進教室搬玩具出來要媽媽陪玩,為了不讓臭小子有「老師不讓媽媽進教室的不良印象」老師下了一個決定,星期五就先不要到學校,頗有爸媽當初換學校砍掉重練的氣魄,咱們下週一直接開學。
下週正式開學,臭小子要單飛了,雖然不是第一次單飛,但要如何好好說再見,卻是我們黏T T二人組重要的課題.....待續。